top of page

【脈枕的兩端】【放下自己的信任與緣份】-林振邦醫師


近日上課溫故知新,獲益不少。學習總是快樂,多求精進。只是有時候治病,甚至是講學,有很多醫療技術以外的東西。


例如緣份,不信緣也不得不信緣,正如有課可上,也是因爲認識,簡單就知有好課。看病也如是,住就近,碰巧來了,有時會看上不容易的病。又例如信任,比如同業都說:「在香港看中醫腎科難有前途,不在機構的話,主診西醫難以同意他病人看中醫」。很現實。


另一種信任,是病人是否信我呢?? 有些熟人得病也不會找我問一下,而是去找機構專家。我倒是理解的,自己得病還好,有時親人得病,更加找個好醫生,從客觀上,機構專家,職稱高。(只是中醫資歷很複雜,做實驗研究也算是資歷,改了行的也可以有資歷。)而且去大機構,對其他家人也好交待(i.e. 已去看大機構頭牌專家了)。我理解這種理性,所以有時世俗事不太願做,偶爾也得做,免得資歷不合理地貶值。


又一種信任,是服藥後反應。有些病人很敏銳,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很不舒服,就不一定還可以信任醫者。所以我一般都比較僅慎(或者稱為「膽小」也可以),如果療效可以,就一般不作大改動,或只改一味。難就難在,用藥太保守就會療效不夠,太進取就容易出問題,甚至本身要找到合適的辯證也未必可以一步到位。這就需要醫患之間更多溝通,更多理解。


調換角色,我也明白這種心理,也支持病人不要盲信。畢竟外間騙局多,那些就不説了。唯一就是多求精進,多說明,有時候說得太客觀太規範,讓人感到很見外很「搵食格」;太親切,又時候又會讓人感到不專業,我也在學著怎麼把握。以前自己病較重時,也就那樣把自己交給前輩治理,的確像把自己交給他人的感覺,不再掌握著甚麼,是讓人感覺不安全,感覺失序失控。但學著在適當的時候,放下我自己,或許也是一課。


另一種的放下,其實治療,並不一定是一步到位的,例如一個腰痛,可以是在甲醫師處復位做好,處理好緊急問題;然後做乙醫師做柔和手法和針灸,讓位置可以更固定;最後在病醫師處,服上優質合用的藥材補身,讓筋骨強壯回去,使生活可以全面恢復。所以當病人的時候,要放下自己;做醫師的時候,也要學會放下自己,求精進之餘,也不偏執於自己的醫術。在醫患合作之中,儘量為病人創造更多復元的可能性。


圖:有時候,放下自己交給別人,也是不錯的

來源:San-X




最新消息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一覽
熱門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