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醫面面觀】提子-關浩基醫師


提子是中秋前後盛產的水果,人類種植提子的歷史十分悠久,考古研究指已有八千年。香港提子多數由外地進口,種類繁多,不同顏色,有核無核,條狀球狀,應有盡有。


提子為廣東話對葡萄的稱謂,古時對提子的稱呼改變了不少,有草龍珠,以其貌取名;漢代稱為蒲桃,指其汁釀酒有使人飲醉的效果,可見提子釀酒於漢代已出現。因為提子皮上有造酒用的酵母,提子汁連皮可自然發酵成葡萄酒,考古發現至今八千年前,中歐地區已有葡萄酒的種植及釀製。



《本草綱目》記載,提子性平味甘澀,有益氣倍力,令人肥健的功效,古代對於提子多有補氣益血的描述,惟營養學認為提子的鐵質含量並非特別高。另外,多本醫書提及提子具有利小便,通淋的作用,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指,提子具有下走滲道的作用。中醫認為,由飲水入口,經過臟腑的氣化後,水氣最終會向下滲至膀胱再排出。若因熱、因瘀、因氣化不利等令下滲過程出問題,便會出現小便不利,甚則小便淋瀝澀痛的情況。提子的其中一個功效就是有助小便不利的情況,對於小便不暢或小便刺痛的人可有幫助。


提子的果糖糖份甚高,糖尿病患者需小心控制食用份量。中醫認為甘甜之物容易使脾胃生濕,濕久發熱,所以多食甘甜之品容易內生濕熱。如果按地圖劃分體質,東南方人脾土較薄弱,環境潮濕多熱,易內生濕溫,故提子多食易生病熱;相反,西北方人脾土較厚,環境乾燥涼快,不易助濕,故此西北人多食無恙。

圖:互聯網

最新消息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一覽
熱門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