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病探討】安胎飲食篇


懷孕期婦女要特別講究飲食營養,但原來從中醫角度因應婦女懷孕期的身體變化也有相關的飲食建議,對於母體和胎兒的健康亦十分重要。

一、調攝肝腎

在打算懷孕或在懷孕初期,中醫調攝原則主要是滋養肝腎。臨床上對打算懷孕婦女要注意調經,凡出現月經不調,好像是月經周期提前或延後、月經過多或過少、痛經、經期延長超過一周者都屬於中醫月經病,可通過中醫療法改善。中醫強調「種子必先調經」,月經狀態良好是婦女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所以月經正常反映婦女身體健康,也較易受孕和輕鬆度過懷孕和產後期,減少流產機會。

在懷孕的十二周內最常出現流產,所以當發現有孕後,在初期建議滋養肝腎。飲食宜清淡,但不宜過補,以免妨礙脾胃功能,一些常見的中藥材如桑寄生、杞子、龍眼肉可因身體情況選用作茶飲,中藥成方如六味地黃丸一類方劑也可依身體情況選用。在懷孕初期婦女並不一定都需要用藥補益肝腎,但如平時或在孕期容易腰痠、腿軟、耳鳴、頭暈、夜尿頻數的婦女還是建議適度補益,在平日飲食方面,黑豆、淮山、杞子等對滋養肝腎會有幫助。

二、健脾和胃

在懷孕第二至第三個月,孕婦容易出現惡心、嘔吐、胃口欠佳的反應,中醫認為是胎氣上逆的表現,影響五臟中的肝、脾,如惡心嘔吐對孕婦造成很大不適,中醫稱妊娠惡阻。

在這段期間飲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胃口不佳者不宜大量進食,一些難消化食物如肉類、肥膩食物、甜食、豆類、米粉、即食麵等要盡量少吃。反胃明顯時建議進食稀粥以養胃氣。生薑被稱為「嘔家聖藥」,當惡心欲嘔時可以喝薑湯,或用生薑作佐料煮食。中藥如山楂、炒麥芽有健胃消食功效,中藥治療可用健脾安胃的方法,常用方藥為香砂六君子湯一類。

三、審因安胎

懷孕期間最忌出現陰道突然出血、腹痛、腰痛的情況,中醫稱之為「胎漏」、「胎動不安」,即西醫婦科的先兆流產。胎漏、胎動不安意味胎元不固,雖然不少孕婦都希望安胎、保胎,但臨床判斷上有可安之胎和不可安之胎的分別。對可安之胎應盡力保胎,對不可安之胎宜因勢利導,把握時機下胎益母。要分辨哪些胎可安哪些不可安,要結合病史和檢查決定,臥床休息避免操勞只是安胎的養生方法,當遇上先兆流產或俗稱「作小產」也可以在中醫師的指導下積極的用藥安胎。

傳統安胎法以補腎和補益氣血為主,在藥店買到的俗稱「十三太保」的湯藥來自中醫方劑「保產無憂散」,有溫經補腎、養血袪風功,但孕婦不宜直接自行到藥店購買十三太保飲用,應該結合孕婦實際情況判斷適宜使用哪類藥物。

四、產前宜涼

到了臨產時因為胎兒的重量關係,大部份孕婦都會有腰痛的問題,由於問題根源在突然增加的負重,故此應注意保持良好姿勢,或用端坐、熱敷、按摩方式放鬆腰肌。此外懷孕期也容易出現「子暈」、「子癎」、「子腫」等問題,西醫診斷有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妊娠糖尿和下肢水腫。這類疾病在嚴重時可影響母子性命,不可忽視。在飲食調攝方面,要減少進食太鹹、太甜的食物,此外要注意保持良好消化功能,平時應盡量少吃生冷,到臨產時可少量進食偏涼的食材和藥材幫助生產,一些傳統民間偏方如白蓮鬚等有一定效用,唯不建議多飲或過早飲用,一般在預產期前兩周飲用便可。

最新消息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一覽
熱門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