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病探討】哮喘的中醫治療


哮喘是一種常見慢性呼吸道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2.35億人患有此病,而此症更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病。現代醫學顯示此病涉及過敏反應、氣道痙攣及炎症等一系列病理變化過程。

此病以呼吸困難及喘息反覆發作為特徵。患者病發時喉中發出哮鳴聲,呼吸氣促困難,甚至張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而且,口唇指甲可呈暗紫色。中醫稱此病為哮病,認為其患者有宿痰內伏於肺,每遇外感風寒風熱、飲食不當、情志不佳、過度勞累、體虛等因素而引動伏痰,以致痰阻氣道,氣道攣急變窄,肺氣宣降失常,呼吸不暢,痰鳴氣喘。

辨證論治

根據哮病是否正在發作,此病可分為發作期和緩解期﹕

1. 發作期

由於病因及體質不同,哮病發作時可出現寒哮或熱哮。哮因寒引發,或為陽虛體質,痰從寒化,以致寒痰壅阻氣道,是為冷哮。哮因熱邪引發,或為陰虛內熱體質,痰從熱化,以致熱痰壅阻氣道,則為熱哮。

1.1 寒哮

症狀: 呼吸氣促,甚或喘息,喉中痰鳴有聲,胸悶,少許咳或無咳,痰少難咯,面色暗晦,渴喜熱飲或口不渴,怕冷,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

治療: 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為治療原則,中藥可用麻黃、射干等以宣肺平喘、祛痰利咽,用半夏、生薑、紫菀、款冬花等以化痰止咳。

1.2 熱哮

症狀: 呼吸氣促,或氣粗喘息,喉中痰鳴有聲,胸脅脹滿,咳喘陣作,痰色黃或白、質稠難咯,面色赤,煩躁汗出,口苦,口渴喜飲,舌色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

治療: 以清熱宣肺、化痰平喘為治療原則,中藥可用桑白皮、杏仁、黃芩等以宣肺平喘清熱,用半夏、蘇子、款冬花等以化痰止咳。

2. 緩解期

如哮病反覆發作,寒痰傷及脾腎陽氣,熱痰灼損肺腎陰津,易令患者體質變虛。故哮病緩解期,容易出現肺、脾或腎虛的症狀。

2.1 肺虛

症狀: 平時說話氣不足而聲音不響亮,時有清稀痰,面色白,日間汗多,怕風,易感冒,發病前多會打噴嚏、流清鼻水、鼻塞,舌色淡白,苔白,脈細弱或虛大。

治療: 以補肺固表為治療原則,中藥可用黃芪、白朮等以健脾補肺固表,用防風、桂枝等以散寒衛表。

2.2 脾虛

症狀: 時有白痰,疲倦乏力,胃口差,大便稀軟或爛,易腹瀉,面色枯黃,舌色淡白,苔白滑或膩,脈細軟。易因飲食不當而發病。

治療: 以補氣健脾化痰為治療原則,中藥可用白朮、黨參、茯苓、甘草等以補氣健脾,用半夏、陳皮等以化痰。

2.3 腎虛

症狀: 時呼吸氣促,活動時氣促更甚,腰膝痠軟,耳鳴。若兼怕冷,手足冷,面色蒼白,舌色淡白,舌質嫩,苔白,脈沉細者,為腎陽虛。若兼有煩熱,盜汗,顴紅,舌色紅,少苔,脈細數者,則為腎陰虛。

治療: 以補腎納氣為治療原則。若腎陽虛者,中藥可用山萸肉、附子、肉桂等以溫補腎陽。若腎陰虛者,可用熟地黃、黃精、阿膠等以滋腎陰。另加五味子等以補腎收斂肺氣。

預防與日常注意事項

1. 哮病緩解期間,應對虛損的身體進行調養,並積極祛除宿痰,避免哮病發作。

2. 避免接觸容易引起敏感的物質,如灰塵、煙霧、異味、花粉、油漆等。保持家居清潔,避免塵埃飛揚。

3. 注意温度變化,避受風寒。

4. 飲食均衡,忌食生冷、肥膩、煎炸、辛辣食物,戒煙酒。

5. 根據身體狀況,做適量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散步、緩步跑等,以增強體質。

6. 避免情緒波動,保持精神舒暢。

最新消息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一覽
熱門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