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病探討】小兒脾常不足


生理:

脾具有將水谷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各臟腑組織的功能。《醫宗必讀》: “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 “先天生後天,後天濟先天”說明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供養之本。氣血津液的來源,肌膚肢體的豐盛,五臟六腑的健全,皆由脾的運化不斷補充和生化。人始生靠先天,人既生靠後天。

小兒生長發育迅速,對於水谷的需求量較成人多。脾胃在小兒階段處於重要的地位。小兒脾胃處於幼嫩的階段,而身體發育較快,對水谷精微的需求較大, 水谷精微之氣未能適應生長發育的需求,因而形成 “脾常不足” 的生理特點。醫權初編》: “飲食先入於胃,俟脾胃運化,其精微上輸於肺,肺氣傳布各所當人之臟,濁氣下人大小腸,是脾胃為分金爐

病理:

脾虛不能運化水谷, 主要表現則氣血生化之源失養使血液的生成和運行功能失調,以及運化無權和心神不安等,形成心脾兩虛之候。

肺主氣有賴於脾的運化精微充養,脾胃健運使肺衛自固。脾虛易致肺弱, 肺弱則衛外不固,使外邪容易乖虛易入,導致肺失清肅,產生各種疾病;如痰濁,寒飲等證;源於脾而表現於肺;乃 “脾常不足”的表現。

腎乃先天之本,乃生長發育的原動力,但腎氣於出生之後,全賴脾胃生氣血以濡養。由於小兒 “脾常不足” 的特點,易影響先天之氣。小兒初生之先時天癸未至,其腎水亦易見不足。因此易生脾陰不足,腎陰亦虧之像。 或由於“脾常不足” 運化失權,易致土不制水,腎水泛濫易生濕化痰之證

肝藏血主疏泄, 脾統血主運化。土得木助則運化之機暢,木得土養則疏泄之令行。小兒 “脾常不足”,易生食積, 泄瀉等症。 肝氣本有餘,土病則木郁, 郁則生風,故臨床上小兒食積內久易生痰熱化風;或泄瀉脾虛,而致” 肝邪無以制約, 因而形成慢驚風。

治療:

小兒的脾胃不足乃是其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相對不足,與成人的脾胃虛弱不同。小兒也會出現脾胃虛弱的證候,但由於其生機蓬勃,這種虛的狀態相對來說較容易恢復。治療需遵循 “脾以運為健,胃以通為補”的原則,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小兒有其生理方面的特點,了解這些生理特點,對於掌握小兒生長發育規律,指導兒童保健、疾病防治,有著重要的意義。

治則:

1. 平補運補

2. 溫運脾陽

佐以理氣行滯, 化濕,消食化積

食療:

1. 健脾益腎祛濕湯

材料: 淮山15克,蓮子9克,芡實9克,瘦肉適量,加水煲1.5小時

2. 補脾益氣湯

材料: 黨參15克,黃耆15克,雞腿1隻汆水後, 所有材料加水煲1.5小時

3. 行氣運脾湯

材料: 陳皮6克, 黨參15克, 准山15克, 白朮9克, 瘦肉適量, 加水煲1.5小時

4. 消食健脾湯

材料: 茯苓9 克, 陳皮6克, 神曲9克,麥芽9克, 瘦肉適量, 加水煲1.5小時

護理:

1. 對兒童,尤其是嬰幼兒,要注意飲食調節,掌握正確的喂養方法,飲食起居按時、有度。

2. 厭食矯治,不可單純依賴藥物。必須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注意少進甘肥厚味、生冷乾硬之類食品,更不能濫服補品、補藥等。

以上食療謹供參考, 臨床上需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最新消息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一覽
熱門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