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逸大夫專欄】中醫淺談簡單防治肩頸痛


隨著社會發展形成的環境因素所致,肩頸痛已成為其中一種最常見的都市病。中醫一般視之為肢體痛症的一種,將其歸納於「痹證」範疇。「不通則痛,不榮則痛」是最能簡單概括描述出中醫看痛症的機理,意即指身體局部氣血不暢,或氣血不足致局部失養等因素皆可引致疼痛。

外傷、勞損、退化及先天結構問題等,皆可致肩頸局部氣血不暢或不足而誘發痹證。除了意外外傷或落枕(即俗稱「訓矮頸」)等急性肩頸痛症問題,當今最普遍的肩頸痛症成因就是因為運用智能電話及電腦,使頸部長期處於某種姿勢體位,而引致頸部筋骨勞損及頸椎退化的慢性肩頸痛症問題。嚴重的頸椎病可因頸椎擠壓神經、血管及脊髓等引起上肢麻木、眩暈及肢體乏力等嚴重症狀。

頸椎病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症狀表現,臨床上有多種分型,包括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等等。

例如:

頸肩背痛普遍是屬於頸型頸椎病中肌肉及筋膜等軟組織損傷的表現;

後枕痛及上肢放射性痹痛可能是神經受壓,屬於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表現;

頸源性眩暈(頸部旋轉時出現明顯頭暈加重)則可能是椎動脈受壓問題,更有中風可能,現俗稱「頸中風」;

有些看似與頸椎無關的症狀,也可能因為交感神經受壓而致,如心悸、汗出、耳鳴、視物糢糊等;

脊髓型頸椎病有時更可能上身症狀不明顯,症見下肢走路失穩;

吞嚥困難也可能因為椎間盤突出,壓迫食道所致。

另外,中醫亦認為內外邪氣致氣血不暢皆可誘發痹證,例如正氣不足,外感風寒濕邪;或臟腑失運,內生痰濕氣滯血瘀之邪等。例如落枕的主要病因除了是長時間頸部姿勢不良以致的頸肌緊張的肌肉扭傷,亦可以是因感受風寒,如睡眠時受寒,或內外濕邪痹阻,使頸背部氣血凝滯而誘發。素有頸椎病等頸肩部筋傷,稍感風寒或睡姿不良,即有更大機會引發落枕。

一般輕度的肩頸痛可先自行嘗試尋找肩頸部壓痛點作按摩及熱敷舒緩,及定時作肩頸部各方向拉筋放鬆活動防治。

如疼痛嚴重或日久不癒,請及早求醫。若已有頸椎病症狀,在頸椎情況不明確下,不宜胡亂活動頸椎,例如椎間盤突出者,後伸可能加重神經根受壓問題。

此時可作肩膀旋轉畫圓圈運動:

這可在不活動頸椎的情況下,以肩部活動運動頸肩背肌肉。(每天20次,重點是旋轉幅度要大,動作要慢,要用點力)

另外游水或頸背伸運動亦適宜在神經根受壓問題緩解後再做。

中醫治療肩頸痛痹證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內服外用中藥、針灸及骨傷理筋推拿手法等。很多中藥可適用於治療肩頸痛症,例如葛根為常用治療頸部疼痛的中藥,可合川芎、紅花、柴胡等治療外傷或氣滯血瘀而見痛處定點的肩頸痛;亦可合薏苡仁、蒼朮等治療濕重而見肩頸沉重、疲倦酸痛及大便溏的情況;亦可合桂枝、赤芍、生薑等治療風寒致頸背部的惡寒拘緊的疼痛;亦可合羌活、防風、川芎等治療陰雨天誘發或加重的風寒濕痹所致的肩頸痛等等,但病人不應自行胡亂試藥,如疼痛嚴重或日久不癒,請及早求醫。詳情請咨詢註冊中醫師。

圖: 互聯網

片段來源: YOU TUBE


最新消息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一覽
熱門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