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貓媽行醫手記】飲食文化
- 貓媽
- 2019年8月12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大家去台灣旅遊時,有無留意台灣當地的飲食文化跟香港很不同。
我觀察到台灣一年四季,在夜市裡在街上都會買一些很補很温熱的食物。
例如當歸羊肉湯,麻油雞,薑母鴨,麻辣鍋等等..
很多湯類都加了酒,例如蛤蜊湯,虱目魚湯,蚵仔湯...
同時也有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例如四神湯,冬瓜茶,燒仙草....
更厲害的是他們也很喜歡渴十分寒涼的烏龍茶。
初初很好奇為什麼會賣一些偏性那麼強的食物。
例如在香港麻,油雞薑母鴨多是產後或者冬天才進食的..
不會在街上見到有舖頭一年四季都只賣這類食物。
直至有一次在台北飲,了寒涼的綠茶後出現胃不適。
心裡就想買黑糖姜茶或有加了酒的熱湯去暖胃
這時我才明白當一種十分温熱的食物出現。
自然就會有一種十分寒涼的食物出現來抵消副作用;
相反當當地流行飲十分寒涼的綠茶。
自然就會出現很多加了酒的湯類來抵消副作用。
這就是飲食文化的奧秒了。
圖: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