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枕的兩端】說出你的願望

“Every person must choose how much truth he can stand.”
― Irvin D. Yalom, When Nietzsche Wept
「你有甚麼不舒服呢」
病人就會說說說說說。是控訴,也是許願。
然後我們一起嘗試起創造一些奇妙。
要在言辭裡面,感受病人所體驗到的生活。
去考慮患者的痛苦,和當前可以的作為。
有些時候,還要幫助患者整理思緒,讓他重新去考慮整個世界。
有時候,醫者就像神仙,解決痛苦;打破困局。
就像少女組合歌詞那樣:
「是的我愛你,一直堅信,想把夢想和熱情都給你;
我是想要幫你實現願望(想要幫你)的幸運女神。」
很美好,工作的人很開心很熱情,
來的人也會十分滿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SwiSpudKWI
(去過電腦商場,就一定會看過這個MV)
但現實的醫者,不是神仙。
甚至乎倒過來是要讓人面對殘酷的惡者。
是要告訴人,要達到目標就要有所付出。
我們一起去面對殘酷的世界,和病人一起去面對血肉淋漓的真相。
也去面對我們自己的無力與無知。
生命、感受、關係都無法互換,也無法去劃等號。
只是要進展,就要改變。要改變,就要往前走。
在事實真相的面前,要獲得甚麼,就得放下甚麼。
有病需要治就要吃藥治療;有些病要鍛煉;有些病要學會放下;
有些病還要學會放棄一些不合理的療效祈望。
倒過來,想為醫,就得放下懶惰。
人要有work-life balance,累的時候要休息,但醫書總是無情。
想病人依從治療,就要學會更多主動解釋和關懷,調整處方。
治不好的時候要學會放手,嘗試讓同道接手。

到了終極時要與病人一起去走到最後,竭力去維護他們的舒適與尊嚴。
死亡是不是一種失敗呢?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患者說病好了,那就一定是成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電視裡面的消防員說:「從前在海邊總是負責打撓屍體,很失落,想真的救人」
消防同事說:「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你帶了他們回家」
如果人世是苦海,所謂的醫者也不過苦海的一員。
就算會游會拉人,也會受傷也會沉。
我只願能一點一點助人回到他生命的歸屬,足矣。那是我軟弱中的一點安慰。
然後去溫柔而寧謐地嘗試涵納一切的痛苦。
最後放下所謂醫者的身份,在自己生命的歸屬。
在那一瞬間,讓溫暖包圍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