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脈枕的兩端】期待----你的名字


我常常都期待患者坐下來的一刻,總是一個新的故事。我也常常以病人身份去找人看病,每次行入一個新的診室,總是盼著醫生為我帶來一些新的治療。

倒過來,換我坐在醫者的位置,總是期盼能為患者帶來有意義的治療。每次看到電腦上的掛號名,都很珍視。每個名字都是一個故事。

「你記唔記得我呀」病人甲問。

「搬了去元朗,很難才能回來啊。」

我淡淡答記得呢

其實看到她名字其實我“盯”了一聲,終於回來了呢。

口罩背後的其實是叔叔微笑,沒有人知道。

當然笑完過後,又是難題時間。

每天都是看著名單,一個名字就是一個故事。

我很看重;然而客觀上我不過是在一個只有醫療責任的位置,

去看病人一生故事當下的總和。

其實我不太喜歡這種「他者」的角色。

我嘗嘗看到一個人世界裡面的苦痛與為難。

我前半生也有很多時間是去找醫生求個希望的,理解,也知道一點。

然而在診療椅上的位置,也只能如此。

我再多再多也就看一個小時而矣,聽盡故事,也理不清甚麼。

還要戰戰競競去安頓、安撫在安全的範圍去做好工作。

我又會常常會想起哪個病人現在如何呢,怎麼久久沒來?好了嗎?壞了嗎? 該回來的為何沒回來呢。 經常來的何時可以小點來呢。那些看得不好的,我可不可以再去把他看好呢? 病人又能否提起自己的責任,自己挪開一些枷鎖? 而那些名字,又與一些其他名字進到另一段關係呢? 甚至誕生新的名字了呢? 常常默念無論是何處境,願這些人能像姐姐那樣輕快, 摸著閃亮亮的十架項鍊,用幼稚園教師tone:「常常祈禱希望不要那麼容易發作呢」。 當天看不好她的病,為她再回來時準備的藥今天已經有了, 不過也未有機會好好看。

但這種期待一起去讓一些神奇的事發生的互相期待,

讓我很安慰。

Life as a therapist is a life of service in which we daily transcend our personal wished and turn our gaze toward the needs and growth of the other. We take pleasure not only in the growth of our patient but also in the ripple effect--- the salutary influence our patients have upon those whom they touch in life. -Irvin D. Yalom, The gift of Therapy


最新消息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一覽
熱門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