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病探討】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又稱跖腱膜,是足底支持縱弓的一個重要的結構,是膠原和彈性纖維組成的結締組織。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疼痛一個常見的病因,常表現為足跟或內弓疼痛,負重時明顯,上樓或用足趾站立時加重。早晨起床時感到局部僵硬,甚致疼痛較甚,而活動後又可稍為減輕。在足跟的內前方會有明顯的壓痛點,但局部腫脹一般不明顯。 足底筋膜炎多由於跖腱膜末端結構的反復損傷造成。扁平足、過度負重、勞損、創傷、系統疾病、步態的改變(如跑步中過度旋前)等都容易造成。常常先是發生腱膜和周圍組織的炎症,逐漸累及周圍的肌肉和皮下組織,最易受累的部位是跖腱膜的中束。跖腱膜炎反復發作可以變為慢性,會在跟骨下方出現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的位置在內側跟骨結節的前方。骨刺可見於11-17%的無症狀人群中,有研究發現,有只有50%的足跟痛患者會發現跟骨骨刺,是末端的反應性改變,而并不是炎症本身造成。事實上很多足跟痛的患者開始時并沒有發現骨刺,而後來才出現,故目前認為其與疼痛關不大。 中醫認為足跟痛多與腎虛有關,足少陰腎經經脈 "入跟中",腎氣不足,經脈失養,長期負重行走,寒濕痹阻經絡,氣血失於周流,不通則痛。中醫手法治療以局部消腫及放鬆筋膜為主,在治療後以中藥外敷,配合特定的包紮固定法,有效地減輕跖腱膜的壓力。 整體治療是中醫治病的一大特點,骨傷科也不另外,在臨症中,我比較主張內外并治,以手法治療、中藥外敷,配合中藥內服,達到局部與整體同治。在內服中藥方面,急性期局部紅腫熱痛較甚者,用藥以清熱利濕消腫,活血袪瘀止痛為主;後期局部無紅腫發熱,甚至以冷痛為主的,則以補腎益氣溫經,舒筋活血通絡為法。 患者應注意事項: 1. 不要在疼痛處施加暴力擠壓; 2. 可在鞋內放上軟膠製的鞋跟套; 3. 避免穿著高跟鞋,尤其是硬底高跟鞋,這種鞋會增加分佈在足底筋膜的壓力; 4. 功能鍛鍊: a) 將毛巾放在地板上,讓患足屈張腳趾,把毛巾擠壓成球狀再攤開; b) 將一網球放在地板上,足弓踏於網球上,前後來回滾動。

最新消息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一覽
熱門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