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病探討】小兒哮喘


哮喘病在中醫內分為「哮證」和「喘證」,「哮證」表現為痰鳴氣喘,以喉中鳴響,呼吸急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為特徵;「喘證」則以呼吸急促,張口抬肩為特徵。「哮證」和「喘證」可同時發生或獨立發生,屬於兒科常見病,常反覆發作,以春秋兩季發病率較高,氣候變化是誘發因素。

兒童肺臟嬌嫩,組織結構發育未完善,生理功能未健全,衞外功能差,皮膚腠理不細密,故容易感受六淫外邪。尤其當氣候寒溫驟變時,幼兒未懂表達寒溫不適,家長照顧時易有失誤,外邪便能乘虛而入。肺為呼吸出入之門,主一身之表,最易受邪。風寒、風熱之邪由皮毛或口鼻入侵,阻於肺絡,使肺宣發失常,氣機不利,津液凝聚為痰。除肺臟外,兒童的脾臟亦較虛弱,運化功能較差,容易聚濕釀痰,痰濁形成後易停積於肺,故古醫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一說。肺、脾氣虛,痰濁蘊肺是哮喘發病的內在因素;當邪入肺經,便易引動伏痰阻塞氣道,導致氣逆痰鳴,發為哮喘。部份患兒接觸特定物質後誘發過敏反應,使哮喘病發,這是因為肺、脾、腎皆虛,對該等物質產生受邪反應而成。

治療哮喘病,在發作期和緩解期會有不同原則,發作時需「急則治其標」,以宣肺化痰定喘為治療原則,常用到中藥包括麻黃、杏仁、石膏、葶藶子、蘇子、瓜蔞、僵蠶、地龍、枇杷葉、桔梗等;一旦哮喘停止發作,則需「緩則治其本」,以補肺固表、健脾化痰、調理肺脾腎等為治療原則。如患兒屬肺氣不足,常表現出疲倦乏力、汗多、易反覆感冒、面色蒼白等,應以補肺固表為原則,常用藥材包括黃蓍、人參、白朮等;如患兒屬脾虛,常表現為食少納差、疲倦乏力、大便稀溏、面色無華,應以健脾化痰為原則,常用藥材包括白朮、茯苓、黨參、陳皮等;如患兒肺脾腎皆虛,則易由過敏反應引發哮喘,易有氣短、畏寒、腰痠等,治療則需調理肺脾腎三臟,以平衡陰陽,增強禦邪能力,常用藥材包括山茱萸、五味子、山藥等。

除藥物治療外,兒童哮喘亦可以穴位、經絡治療,包括了針法、灸法、按壓法和推拿法,通常兒童不耐受施針,故較多以灸法中的冷灸法、按壓法和推拿法治療。近年在香港開始普及的天灸治療就屬於以上所述的冷灸法,是以芳香、辛溫的中藥製成藥餅,敷貼於特定穴位上,以達致激發經絡、調整氣血的效果。此療法除了利用了藥物和穴位外,也利用了天時,在夏天的三伏天中,大自然的陽氣正盛,皮膚毛孔腠理最疏鬆,此時對藥餅的吸收最迅速,能加強人體的正氣,祛除潛藏的邪氣;在冬天的三九天中,大自然的陰氣正旺,陰寒之邪往往易引發伏痰而誘發哮喘發作,此時治療可助祛除寒邪,調節臟腑,避免哮喘發作。

按壓法主要是利用藥粒貼壓以刺激耳穴,達致疏通經絡、調節臟腑機能的作用,常用耳穴包括肺、脾、腎、

氣管、神門、腎上腺、皮質下、內分泌、過敏點、交感、平喘點等,由醫師定位貼藥後,每日自行按摩3-5次,按壓強度適中,以耐受為度,每次揉按30-60秒,3-5日更換一次,雙耳交替。推拿法是利用兒童特有的穴位調節臟腑機能,此治療方法對6歲以下孩子效果較顯,常用手法包括清肺經、補肺經、推膻中、揉肺俞等。

對患哮喘病之兒童,必須注意觀察,尋找誘因,避免接觸引起過敏的物質、食物、藥物等;注意生活起居有節,留意冷暖變化,衣著適宜,避免受涼;經常到戶外活動,加強鍛鍊,增強抗病能力;避免進食生冷、油膩、或過多甜食。

以下介紹數款食療,可於哮喘緩解期食用(請先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紅棗白果湯(1人份量)

材料:紅棗3粒(破開) 白果肉3粒(去芯)

做法:材料放煲內,加水1碗,煮10分鐘,再焗10分鐘即可

功效:斂肺定喘,健脾固腎

核桃山藥粥(2-3人份量)

材料:核桃肉30克 山藥30克 米2杯

做法:核桃肉與山藥切細,與米共煮成粥

功效:補氣健脾益腎

核桃杏仁糊(2-3人份量)

材料:核桃肉30克 南杏15克 生薑汁1茶匙 紅糖適量 粟粉適量

做法:核桃肉用白鑊炒香,與南杏冋放入攪拌器內,加水2-3碗共攪成蓉,倒入煲內,加入生薑汁、紅糖煮沸,加入粟粉水再煮片刻

功效:補肺益腎

百合鷓鴣湯(3-4人份量)

材料:川貝6克 白果肉15粒(去芯) 雪耳6克 百合30克 紅棗6粒 鷓鴣1隻(去內臟,切塊)

做法:材料放煲內,加10碗水,武火煮沸後文火煮2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補益肺脾

靈芝淮杞鱷魚肉湯(3-4人份量)

材炓:急凍鱷魚肉半斤(鱷魚肉乾1両) 瘦肉3両 靈芝30克 淮山15克 枸杞子15克 陳片1片 生薑2片 蜜棗2粒

做法:鱷魚肉解凍,洗淨備用;材料放煲內,加水12碗,武火煮沸後文火煮2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補益肺氣,止咳平喘

最新消息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一覽
熱門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