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枕的兩端】給疑難病人的話二--如何理性地判斷用藥?
有很多病者,看了很多醫生,實則上用了的可能療法還是十分有限。所以這裡需要說明怎麼去判斷所曾立過的法。舉例例如痿症(手腳無力),傳統文獻中就有升陽舉陷、健脾化濕、清熱滲液、溫陽等方法。
然後每種主要療法均有相應的主方、用藥和藥量。其中以健脾化濕法用量為一般健脾的方法,藥味藥量也簡單。而升陽舉陷,則需要用較大量的黃芪,病情重者(如達重症肌無力的程度),可以用至250g以上,相較一般藥典量要大相當多。至於其他方法也有一般特定的主方或主藥。
那麼疑難病人,常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在不同醫生處來來回回,其實只是於基本的健脾化濕處處理。從治療上,並未有嘗試過合理辨證下同樣可以用的升陽舉陷法,例如服了很多藥,但其實黃芪從來沒有超過30g。每次換醫,都只是在接近的方法中(因為最穩)作差不多的嘗試,沒有明顯進展,就算醫生想慢慢提升藥量的空間都沒有。
所以我自己,希望疑難病的病人,都可以有一點耐心。最起碼是在安全前題下,逐步把所用藥的藥譜,無論藥味和藥量逐步推進。我自己不敢說甚麼一下辯證能看到路人所看的,但強調在扎實的辨證下作出「合理用藥」。用藥也不要太雜,穩中有序,那麼可以觀察反應調整,就算無效,也起碼肯定可以知道某一法某一些特定藥確實無效。反之,若果醫生沒有信任,沒有空間,再容易的病都會變難。尤其疑難病病人,本身病程如一池死水,更需要逐步安全下慢慢解開。
圖: 互聯網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