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玄奇說】 中藥真係冇副作用嗎? - 納百川
好多人選擇睇中醫而唔睇西醫嘅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係因為覺得中藥冇乜副作用。今日呢篇文章,醫師開宗名義講到明,中藥係有副作用嘅。希望今日可以同大家釐清返呢個謬誤。
首先要講講,普遍大家口中所講嘅副作用,其實係指緊藥物嘅不良反應,例如最常見就係感冒時食西藥會覺得「個人好散」,覺得精神呆滯、好眼瞓。但係實際上,副作用係指藥物本身有好多作用,治療時醫生處方藥物,通常係從主要病症去考慮用藥,而藥物本身其他作用就會變為副作用,例如Avastin呢隻藥物,原本用作治療血管腫瘤,後來發現同時可以治療黃斑部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水腫等。所以,副作用都可以係有益處嘅。
中藥都可以有上面提及呢種副作用,只要對中藥性質掌握得好,往往可以一條處方處理幾種不適。以中藥麻黃為例,呢隻藥物特點係振奮陽氣,特別係上焦陽氣,好多時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寒邪約束肺氣出現咳嗽、流涕、無汗等證候,當肺陽氣得以提升,肺嘅宣發、肅降功能得以恢復,咳嗽、流涕等就會消失;而肺其中一個功能係通調水道,如果本身病人因肺氣虛寒造成水腫,可能就因為呢次嘅感冒處方治療感冒同時,水腫都得以緩解。所以其實副作用只要使用得宜,其實本身係一件好事嚟嘅。
咁至於藥物不良反應呢點,就係醫師今日要講嘅重點。開講有話:「是藥三分毒」,《周禮》中亦早有記載:「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本來選用中藥,就係透過呢種「毒性」,亦即偏性,去用作糾正人體失衡嘅陰陽,從而治療各種疾病。呢種毒,可以理解為性味,亦即:溫、涼、寒、熱四氣,酸、苦、辛、甘、鹹五味。醫師用藥,或取其氣,或取其味,透過性味嘅配搭,從而組成適合該位病人嘅方劑。清朝醫家徐大椿於《用藥如用兵論》中載:「聖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而毒藥則以之攻邪。故雖甘草、人參,誤用致害,皆毒藥之類也。」簡單而言,即使係甘草、人參等看似無害嘅補益藥,一旦誤用,都可以造成危害,因為全部都係毒藥嚟。
好多無良商家會將自家商品標榜為:「有病醫病,冇病強身」,站喺中醫立場,呢句說話完全係唔合理嘅。凡係有治療作用嘅藥物都有其偏性,而每人嘅陰陽氣血臟腑盛衰都各有不同,甚至乎隨住時間改變,人體狀態亦有所改變,所以用藥上應該極其講究,才能避免用藥後出現不良反應。
當然除咗藥物之外,其實世間萬事萬物都係稟受不同陰陽之氣所生,所以其實食物都係有其偏性,只係呢種偏性好多時不足以用作治病或引起不適,故歸類於食物而非藥物。但其實只要細心留意,食錯食物都可以對身體造成傷害,例如脾胃偏寒,容易腹痛胃痛,長期心腳冰冷之人,即使大熱天時學人食個西瓜消暑,都可以馬上出現腹痛泄瀉之類嘅不適。皆因本身西瓜就係透過其寒涼性質用以消暑,如果本身已經係寒證極重,再食用自然可以出現唔舒服。所以醫師幾時都覺得大家應該要去學習中醫學嘅基本知識,知道自己身體究竟處於咩狀況,至少能夠避免因誤吃食物藥物對自己造成傷害,或者衰咗都至少知道自己衰咩丫。
(圖片來源: いらすと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