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面面觀】寒底熱底問題-關浩基醫師
不少病人經常問醫師:「我係寒底定熱底?」我一般會跟病人答我的標準答案:「五臟六腑各有寒熱,好難一句說明你既身體情況」然後試圖解釋其病情及身體狀況。
病人喜歡問其體質特點,可能想簡單吧身體二分為寒與熱,寒就食薑,熱飲涼茶。但身體又豈止寒熱二分呢?中醫分陰陽,但陽又分陽中之陽,陽中之陰;陽又不只是熱,熱又分虛熱實熱。寒熱又分上、中、下,又有分表裡。而除了寒熱,又再有痰濕、瘀血、鬱阻等。如果單純答寒或熱,可能對病人來說不夠準確。
人身有五臟,心肝脾肺腎,可各分寒熱虛實。又有六腑,大腸小腸膀胱胃膽三焦,可各有實積鬱滯。尚有奇恒之腑、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等,學習期間單是基礎學及診斷學就學了好幾個學期,怎能一個寒或熱字概括所有?若要說明體質,要由上到下講,由舊時到今時問,才能了個明白。
問寒熱即是辨體質,體質是無發病情況下的生理狀態,求診就醫,身體的變化與本來的體質不一定相同,甚至相反,那時候的體質底蘊肯定與平時不同。以感冒為例,本來氣血不足的病人,感受外在邪氣而體表化熱出現發燒的症狀,我不能說你是熱或是寒,給你的作息意見也是當刻的注意細節。所以問體質應該是無發病時就醫,但無病邊個想睇醫生。
就算知道自己是偏寒或是偏熱,都不一定簡化為食薑還是飲涼茶就足夠。中焦虛寒的人可能上有火熱上炎的時期,又或者中焦積聚過多濕氣而不宜食辛溫之品。胃熱口氣大的人可能元陽不足,飲涼茶可能傷正氣等。
人是變化的,就如古希臘哲學思想一樣:「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兩次」,你也找不到同一樣體質的人,醫師囑咐的生活注意細節都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想知道自己的身體底質要由專業的醫師診斷,
圖: 互聯網
Comments